“有这么严重?”蔡邕拿起文书略微扫了一眼,“鲜卑人的内乱这么快就会平定?”
霍邱说道,“西部鲜卑的慕容恪精心策划了几年,想消灭鲜卑大王和连不是不可能的,特别是去年,步度根大败和连,和连损失几万铁骑,虽然步度根被大将军杀看,但慕容恪的主力没有损失,而且这几年大漠气候反常,冬天暴风雪不断,雨季越来越长。尤其是大漠北部,生存条件非常恶劣。大漠西北部无法居住,只有南迁,但南迁只能与我们打。”
“几万铁骑南下,无任对我们,还是对幽州来说是一场灾难,大将军今天打冀州,其实就是为了这一次北方的大战,因为不把鲜卑人打疼了,鲜卑人就不会甘心呆在大漠,我们的北方就不可能稳定。”
“今年白波军急于攻打冀州,只留下了三万大军驻守边郡。邪归逆和慕容恪看到机会来了,马上迫不及待地动手了。”霍邱看看气喘吁吁的王旭,遗憾地说道,“上次我在两府合议上,就曾提到大漠的事,希望诸位大人考虑一下大漠胡人的生存,适当的时候把边郡人口南迁一部分到冀州,从而为胡人南迁边郡提供条件。但诸位大人一摇头,把这事否决了。”
伏完、蔡邕等人互相看看,沉吟不语。
石泉叹了一口气,捋须说道:“从目前形势来看,当初征北大将军和白波军坚决不同意放弃边郡是完全正确的。如果我们当初放弃了边郡,胡人现在肯定要南下侵扰,长城以北的边郡又是战火连绵了。刚才霍大人也说了,现在西部鲜卑之乱是因为西部鲜卑铁骑想南下,我觉得霍大人的说法很有道理。这事,我看大家应该仔细考虑了,否则,将来麻烦大了。”
“这是屯田校尉、朔风太守、云中太守、定襄太守几位大人的联名书信。”石泉拿出一卷文书放到了案几上,“死位大人在书信中说,近几年迁到边郡的灾民、流民都是冀州、兖州等地的百姓,他们很难适应边疆的气候,也无法象胡人一样靠畜牧生活,苦不堪言。这两年边郡气候越来越恶劣,屯田区的粮食产量非常低,再加上屯田人口多,许多人吃不饱,无法维持生存,于是开始有人大批逃离边郡,返回冀州。”
石泉看看几位神色凝重的大臣,继续说道:“四位大人建议朝廷,一旦大将军拿下了冀州,则急速南迁边郡百姓,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边郡人口,缓解边郡压力,稳定边郡形势,也能极大地减少朝廷对边郡的赈济,节约军幕府开支。”
伏完等大臣明白了征北大将军府的意思。
因为边郡人口众多,边郡难以支撑,于是打算南迁人口,而大漠胡族因为大漠气候恶劣,无法生存,很可能要南下。这样一来,汉人百姓回冀州了,胡人需要南下攻城略地,边郡危机重重,必须就要再次增加边疆驻军人数,军幕府的军资开支就要大幅增加,军幕府承担得起吗?
石泉无奈地说道:“诸位大人请仔细想想,算算帐,现在我们要尽快拯救社稷,要集中所有力量铲除奸侫,如果我们总是被胡族牵制在边郡,总是首尾难以兼顾,腹背受敌,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拯救社稷,重振社稷?”
伏完用力一挥手,“好,这事我们两府立即商议,尽快拿出解决的办法。”
“石大人,请你立即回书李大目大人,让他们巩守雁门关,不让鲜卑人一兵一卒南下。”
“边郡人口南迁的事怎么办?”石泉问道,“是不是请几位大人尽快议事?”
蔡邕和伏完小声议了两句。
“暂时等一等。”蔡邕说道,“等大将军拿下冀州后,再请几位大人南下,同时,把冀州的李肃,张平几位大人也请来。当初北迁,流民、灾民一窝蜂,路上死了许多人。现在南迁,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,不能再死人了。”
蔡邕叹道,“大汉的百姓如果再这样无休止死下去,过几年就要死绝了。”
“长安呢?天子呢?我们不管了?”王旭大声问道。
王旭是王阀的人,王允是这一次杀董卓的幕后主使者,如果没有白波军的帮助,杀董卓能不能成功也不一定,所以王旭心里着急。
在白波军和王阀之间,王旭选择的是王阀,上一次他去长安的时候,就已经知道王允想干什么,他返回晋阳就是为了让白波军帮助王允对付董卓。
所以现在众人的决定,王旭惶恐不安。
在王旭看来,现在大将军不在晋阳,如果军幕府决定了什么事,大将军也不好反对,但是他没想到伏完和蔡邕他们听力霍邱和石泉的话,就不去攻击关中了,这岂不是……
诸位大人神色难堪,大眼瞪小眼,一筹莫展。
董卓现在怎么样谁不知道,如果董卓没死,凭董卓手中的十几万大军,以河东和关西的白波军,根本没办法攻入关中。
“诸位大人,董卓是不是死了,天子是不是危险,目前我们谁都不知道。但有一点很肯定,王允大人还在长安主持大局。所以,我觉得,朝廷有必要派一位大臣立即到长安去。”
石泉看了王旭一眼说道,“此去长安一千多里,日夜兼程的话,这位大臣十天后就能赶到长安。到了长安后,他再以八百里快骑送回消息,这样我们大约在十二天后就能知道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。”
此刻,大臣们也别无选择,只有这么办了。
王旭临危受命,急赴长安。
…………
关西,弘农郡。
胡才坐在案几后面,双手抱在胸前,右手不停地在下巴上搓来搓去。
案几上,正中摆着圣旨,左侧是石泉和霍邱的联名书信。
这一个多月,北疆、关中、关西、关东就发生了这么多事,这让胡才头痛欲裂,心力交瘁。
董卓死了?绝无可能。因为锦衣卫的帮助,现在董卓还控制着长安,但王允给白波军的圣旨是怎么回事?传国玉玺怎么会在王允手中?
这圣旨显然别有用意。什么意思?难道袁绍败出冀州的消息已经送到长安,王允他们为了帮助袁绍夺回冀州,特意用这样一份圣旨来欺骗他,迫使他调转方向,以主力大军攻打关中救回天子?不可能。袁绍败出冀州才一个多月,消息不可能这么快传到长安。
难道是因为王允在扶风郡抵挡不了董卓的反扑,所以想让自己帮忙?但是按照时间来看,王允的这圣旨是在长安的时候发出的。
也就是说,王允在派人把这圣旨发出的时候,他们还不知道这一次杀董卓会失败。所以想是让白波军对付关西的牛辅大军?只是现在杀董卓失败了,想利用白波军的目的没有变?
至于董卓要篡汉自立?更不可能。晋阳的几位大臣对董卓怀有很深的仇恨,凡事都往坏处想。董卓虽然是个武人,但他是个非常有头脑的武人。这个时候,他篡汉自立,不是自取死路吗?他才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。
胡才摇摇头,深深地叹了一口气。
现在鲜卑人还没有南下,北方有吴庆和李蒙的几万军队,现在不需要去担心,除非鲜卑人大规模的南下,否则他不需要长别的地方调兵。
关中的事有晋阳一帮大臣们去应付,关西、关东的事有吴川李临在,都可以放到一边不去理睬。唯独冀州的事,必须要抓紧时间解决。
伏完,蔡邕,石泉,霍邱等诸多大臣无一例外,在书信中一再催促自己,尽快拿下冀州。然而,冀州的事越来越麻烦了。
胡才的目光慢慢地转向堆在自己身侧的书简上。
这是太傅刘虞大人来书了。刘虞对于他出兵冀州非常不满,认为他是董卓,是大汉帝国的叛逆,对不起胡家的列祖列宗。
胡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,刘虞在大汉帝国的地位比他这个征北大将军还大,所以他不得不重视刘虞的建议,占领冀州后,他需要占领幽州,但是刘虞是幽州牧,如果向刘虞开战,很多人是不会同意的。
胡才陷入深深地苦恼中,刘虞的问题怎么解决?刘虞不死,白波军就不能统一北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