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王一听,你们可都想要本王当冤大头,崇祯死了,天下无主,本王只要求监国,你们竟然不允许,现在竟然要求本王出钱御敌,这是什么道理?
或者是为了逼迫刘之渤等人同意自己监国,或者蜀王府人数实在太多(在明末时期,蜀王这一支大概有数百人,大家都是朱元璋子孙)没有钱,蜀王说道:孤府库之中,除了这个承运殿之外,其他的可没有什么钱粮了。
各位先生既然要孤王出钱御敌,那么请各位先生将孤王的承运殿拆了,换成军饷,也就可以了。
听蜀王如此说,本就有气的巡按刘之渤一想,你这个蜀王,怎么这样不识抬举,我们为保护你们朱明江山,你竟然以钱粮要挟我们了,你这样做,不是
刘之渤当即指着承运殿说道:蜀王殿下,你这个承运殿,我想普天之下,除了李自成,又有谁买得起呢?
两人当即僵在那里,大家不欢而散。在这之后,刘之渤虽然重新视事,但是苦于没有钱粮,一筹莫展。而各位乡绅也难以找到调解的人士,如此守城的两派人马僵持在这里。
在这之后,龙文光等人相继进驻成都,苦于难以与蜀王调整关系,钱粮与兵马未曾协调起来。
在那之后,张献忠里应外合,张献忠在成都西北角的淘垦舀附近挖出地道,直到城墙之下,埋好炸药,炸毁城墙,流寇蜂拥而至,遂占领成都。
在这之后,蜀王、巡抚龙文光、巡按刘之渤等人被残杀,蜀王、刘之渤也终究为其固执而付出惨痛的代价,整个四川也为他二人的固执不能抵御张献忠、李自成、蛮清、吴三桂侵入,而面临人类历史上最大劫难。
听殷承柞声泪俱下的诉说之后,众人再次嚎啕大哭,当然作为读书人的代表史觐宸则大骂蜀王贪得无厌,大家保的是你大明江山,事到临头,你怎么以钱粮为要挟,强迫大家尊你为监国呢?
不过杨昭则不这么看,崇祯帝已死,天下之主尚未定,作为藩王的蜀王监国未尝不可。何况抵御张献忠需要多少钱粮,总不会让蜀王只成为一个冤大头,什么好处都不给蜀王吧。
退一万步,即使不能同意蜀王监国,但至少应该给别人一点甜头,如此别人才舍得出钱啊?比如令其成为名义三军统帅,比如令出钱招募兵马,无论如何,总要给蜀王一点甜头。
这帮士大夫,还以为蜀王是劳模呢?
当然,张献忠占领成都后,整个四川官僚体制马上受到彻底清洗。
现实蜀王宗人府,张献忠在占领成都之后,蜀王及其王妃投井自尽,其宗亲内江王,太平王等十余个个王爷相继被杀。
接着,被活捉的蜀王世子先被太平公后,在三天后被残杀。
后来,后出于对鱼肉人民的朱明宗室的憎恶,同时也为了防止别人用正统旗帜拥立朱元璋的子孙发动叛乱,张献忠下达了追杀蜀王宗室的命令,凡王府室支,不分顺逆不分军民,是朱姓者尽皆诛杀。
张献忠先是下令所控制的各郡县起送王府宗室,共抓获王府宗室暨家口数万人皆杀之,接着派遣部众搜捕蜀王府宗室,连那些藏匿在深山穷谷的也被捉住杀害。
经此一役,朱元璋在四川的宗室子弟,如同在其他各地藩王宗室一样,几乎被屠戮殆尽。
在大肆屠杀朱元璋子孙的同事,张献忠对投降官员则采用顺之者用,逆之者杀得策略。巡抚龙文光、巡按刘之渤、华阳县令沈云祚、崇庆州知州王励精、蒲江县令朱蕴锣、双流县令李甲、新都县令包某都被斩杀。
如此,蜀王宗亲与明朝在四川官僚体制因为双方的愚昧偏见,被屠戮殆尽。
现在张献忠已经占领成都,大有席卷全川之势,对这一点,众人都心知肚明。
更为要命的,顺庆府,保宁府等地兵马甚少,就像这顺庆府,除了杨昭所部500余兵马外,其他的不过2千多人,且绝大多数没有上个战场,没有见过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