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文质一副儒人君子风范,言语间对商贾之事十分鄙薄,可谁能想到,他背后的家族与沿海豪门联手,每年从海贸之中都能获取厚利,在其家乡广购田地,早已是当地最大的田主,而且依仗他的高官身份,田赋已经多年未曾交纳。
杨鼎见王越与张文质如此说法,反驳道:“老夫掌管户部多年,近年来我大明天灾连连,为了赈济灾民,当地官仓为之一空。诸位应当记得,当初老夫曾上疏,许商贾以粮赎罪、以粮折钱,以粮代欠税,才使得官仓重新恢复存粮。自成化二年始,因国库匮乏,朝廷甚至出卖度牒,买粮济荒。”
“老夫支持重开海路,岂是为了区区海贸之利,自我大明立朝以来,户口ri增,但天下田土有限。譬如一亩地的出产能养活一人,此人成家立业,繁衍子孙后,昔ri的一亩田地如何能养活得了一家人?只能继续开拓田地。天下适宜耕种之地,总数有限,为了养活生民,只能拓地于蛮荒,宋室南渡后岭南之地已经尽开,如今我大明又能于何处拓荒?”
“老夫也曾查阅史书记载,宋时传入中国的占城稻,耐旱米多,一年多熟,原种产地占城就在南洋要冲,可见取宝船队所经过的南洋之地,确是膏腴之地。况且南洋多为蛮荒之地,当地土人不足为虑,这正是天赐予我大明之地。”
一直冷眼旁观的大理寺卿宋旻,此时发言道:“太祖钦定十五个不征之国,据《皇明祖训》所载,有朝鲜国(今朝鲜)、ri本国(今ri本)、大琉球国、小琉球国、安南国(今越南)、真腊国(今柬埔寨)、暹罗国(今泰国)、占城国(今越南)、苏门答腊国、西洋国(西洋琐里国)、瓜哇国、湓亨国、白花国、三佛齐国、渤泥国。”
“此十五国中,位于南洋之地的就有八国之多,难道杨公所言天赐大明之地,是要与彼国交锋,才能到手?这般做法岂不是有违大明祖制。”
宋旻抬出太祖祖训,杨鼎一时间无法驳斥,此时兵部尚书项忠接口道:“宋公所言大明祖制,岂不闻时移世易,当ri太祖立朝之初,尚未出现杨公方才所言户口繁衍、田土不足之事,故而定下不征之国,如今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,当行权变之道。何况区区海外番邦,也难抵挡我大明兵锋。”
张文质仍不死心,强言道:“我大明子民恐怕不愿背井离乡,远赴海外蛮荒之地,难道朝廷要强迫百姓迁往海外吗?若是这般,实在有违仁恕之道。”
张文质深知,自家亲族在家乡拥有良田无数,若是租种自家田地的佃户,都去了海外拓荒,那谁来替张大老爷种地?因此他还企图驳倒杨鼎。
一直没有发言的工部尚书王复,此时笑道:“张公对百姓之事恐怕还不了解,一般小民为得几亩传家之地,往往要经过几代人jing心耕作,若遇天灾,百姓为求活命,弃田逃荒,沦为流民也是寻常事。如今无田民众,若是得知海外有如此膏腴之地,只需随朝廷船队前往拓荒,就可得到肥田美地,恐怕是欣喜若狂,怎会不愿离乡。”
老首辅商辂见本方阵营已经占到了上风,咳嗽了一声道:“诸位可还有其他意见?若是再无异议,重开海路之事就此定下,老夫也就回报于陛下了。”
王越诸人面面相觑,却也无可奈何,他们只是心中奇怪,此番廷议怎么会出现四部尚书隐约联手之势,难不成事先那四位尚书已经达成共识。
也难怪他们会有如此想法,张玄庆私下做的沟通工作是如此到位,而且没有露出半点风声,结果就是在廷议中打了对手一个冷不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