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重要得是,内陆防守,随时准备应对入侵,避免祸起萧墙。虽然他做了很多防治,但是谁也不知道,哪天会用的上。他不想节省军费,结果被后代那些败家子浪费掉,或者被文官饷方设法得给侵吞了。
他把这些构想,跟所有宰相都说清楚,军费不能省,假如真的不够,就要检讨一下,养兵千日,用在一时。平常不养兵,一时就没得用。那时候,问题才大。
也就是有这样得经验,宰相才知道,当李忱在造势得时候,通常是有大动作了。像那次为了军费开支问题,李忱提前在报纸上,提出东汉黄巾之乱,和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,讨论该如何防止事件重演。
李忱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讨论,大部分宰相都认为,藩镇这样设计,已经可以防止了。设了几个防区,朝廷还能直管,地方也有一定得自主权,只要不越境,能自行剿灭叛乱,这样就应该足够了。
只要不再像安禄山那样,一个人身兼数镇军权,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。唯独李德裕提出了,若是将兵久不操练,也一样没用。天宝年间,朝廷不是没有防御能力,安禄山得兵力,不见得比朝廷彍骑要多。
可是朝廷将兵,疏于训练,多是些游手好闲得无赖子弟组成。边军却是久经战事,安禄山经常骚扰边疆部落,士兵都饱经战火,朝廷军队一处即溃,最后还是调了其他边军,以及招集异族兵马,才讨平了安史之乱。
李忱就顺势提出了,各藩镇要经常举行军演得事情。然后摆道理、讲事实,说服了宰相。此后永为定制,他的后代子孙也要遵守。虽然说,可能因为承平日久,哪怕开支巨额军费,也会因为流于形式,导致军务荒废,可是总比没有好。
总比平常,管都不管。火烧眉毛了,才发现军队不堪一击。虽然不能像美国佬那样,有事没事就找个国家打一打,练一练兵,实战测验一下武器性能。但是这各年代,常备兵,还是经常训练得常备兵,已经足以应付很多事情。毕竟面对得,了不起就是游牧民族那样,平时为民,战时为兵,根本谈不上什么训练得军队。
只是,这次,连李德裕都猜不到,李忱打算做什么。严惩还不够,是嫌平静太久,朝臣无事可作,要好好动一动了吗?
没错,李忱要对唐代得官制,进行一番整改,之前他动了军制,现在要动地方行政制度。他老早就想这么做了,之前发生过,因为争水,导致家破人亡,县令收了好处,偏帮富户,最后还是靠着巡游得戏班,把这件事情揭发出来。
他早就对这个不满了。打算要对地方制度下手。要改得很多,首先他要对大唐的监察制度下手。
大唐的地方监察制度,从大处来说,首先要说到唐初设置得十道。这十道其实并没有固定治所,甚至连固定得官员都没有。朝廷直接向地方派出官员,无论按察使、黜陟使,还是御史台派出的巡察使,都是临时得。
直到玄宗朝,改十道为十五道,每道置采访处置使,故定得对某一区实行监察工作,才有了固定得治所、僚属。
只是,这些都是大地方,落实到州县得督察,要靠录事参军和主簿来作。州一级,靠录事参军督察州级官员是否失职。县一级,就是靠主簿。
虽然有道一级得采访处置使督察,可是毕竟人力不够。一个道管得地方很大。难免有疏漏。如果县令和刺史违法,很有可能就一手遮天。李忱就是要改革这种情况,或者说,要彻底实行一个大改造。
首先要提升地方监管力度。其实,唐代到中期,对地方管制日趋严格。从玄宗朝一系列得错施救可以看出来,不过,一切都被安史之乱给毁了。唐代朝廷与地方的权利,由最初得内种外轻,长安重,地方轻。到后来的内轻外重,长安轻,地方重。
这一切形成的原因很多,包括朝廷没钱,很多官吏宁可往地方走,都不愿意到朝廷任职。朝廷对节度使倚赖日深,虽然还有很多节制,可是外重内轻,始终无法避免,一直要到宋朝,强干弱枝政策,才彻底扭转局势。
李忱登基以后,其实已经改善很多了。他把财政权,从地方收回朝廷。如今又把藩镇彻底改制,有点类似宋朝那样,不过又不够全面。
李忱的军事防御策略,有点像洋葱,一层又一层,内外并重。最外层是最强得边军,负责对外征战。中间是一层又一层的防御体系,各藩镇依照地理特性区分地方,各有防御关隘,全部直属朝廷,一切都受朝廷控制,可是又有一定自主权。
此外,所有军队都不得越境。无论甲等、乙等、丙等,都各有防区。边疆甲等军,未奉皇帝、兵部、以及五军都督府调令,任何关隘都不准让其过境。乙等军也是,更别提本来就是受训得丙等军。
并且每一只军队,都从基层受到朝廷约束。有直属五军都督府得指导、参谋。士兵一入伍都会受到告诫,除非有调令,否则不准越境。此外,新兵也是一个重要的防御措施。
训练新兵得五军都督府,直属朝廷。最糟糕得情况下,甲等勾结乙等军,让其可以越过关隘,清君侧啦,或是谋反啥得。还有直属朝廷的丙等军,除非要亡国了,否则这只军队绝不离境。毕竟他们都是来受训,几个月就回去了。你想让他离家太远,新兵也不愿意。
最后,无论哪一层军官,都会受五军都督府调派。高层受到兵部调派,中低层都是五军都督府。每只军队都会不断有中低层,毕业自军官和士官学堂得学员补充进去。避免任一只军队,被某人私有化。如果是传统皇朝,恐怕这样就会造成兵不知将,将不知兵,可是这一切,都**典约束了,全军统一操典,让新任军官,不会两眼一摸黑。
这样的改革,李忱不知道有没有效果。他当然可以模仿宋朝,强干弱枝,彻底弭平可能得藩镇之祸。宋朝已经证明,这种制度有效。
可是,宋朝得缺点也很明显,李忱当然要设法改造。既然这种方法不知道效果,那就要更进一步,彻底实行一种从上到下的改革,将地方势力彻底弭平,消除藩镇之祸。
这次得事件,刚好给了李忱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