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东西李忱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?机床吗?他记得这东西得构造,但是把名称忘了。显然不是机床,不过也有被称为机床得东西。
目前宰相看得这东西,姑且叫做钳工台吧。李忱学过很多东西,杂而不精。不过如今都派上了用场。
李忱来到唐代以后,发现唐代,或者说古代工匠都有个问题,不够精细,还有不管打造什么,都喜欢用手。
比方说,打造个小部件,不是一只手拿着,就是让别人帮忙夹着。可想而知,人手,当然会让物件跑来跑去。也就造成了部份物件不够精细。就像一个房子,基地会摇来摇去,怎么盖一个坚固得房子。
精密度得问题,李忱统一了度量衡。他制造了后世用的那种游标卡尺。游标卡尺,它是尺,但是分成主尺和附在主尺上的游标。游标可以动,上下都有可以卡住物品,类似钳子得东西。不过方向是相反地。
比方说一个中空圆柱体,游标卡尺下方可以测量圆柱体外径,上方可以测量内径。
有游标卡尺还不够,李忱还得制定标准化得度量衡。虽然早在秦始皇就规定了,可是那仅供参考。这样可不行。李忱直接依唐代的度量衡,定了一个标准,然后以这标准,打造了一个金属条。
用锡打造了一个金属条。这个金属条,就是唐代标准的一尺的长度。然后以这金属条为准,铸模,打造标准的游标卡尺。模妥善保存起来,以后有需要再做。
万一模损坏,也要参照标准一尺得锡,来制造。这个标准一尺锡,被李忱放在工部,放在阴凉得地方,甚至用玻璃垄罩。以后大唐,永远以此为定制,一尺。
精密度问题解决一半,剩下一半就靠工具了。这种钳工台和机床,就是解决的方法。有了这个,工匠在对金属加工的时候,一个人就可以,只要把物件固定好,就不怕他跑来跑去。不敢说这样可以制造出多精密得东西,至少比传统好多了。
除了钳工台,还有各种机床。分为木工机床、锻造机床和金属切削机床。刚刚看到那一排铁锤,可以视为锻造机床。其原理和钳工台差不多,都是可以把物件固定,差别在于机床是利用机器去成型,钳工抬得还需要人工打造。
有了这些工具,整个军器监,甚至连将作坊那边,工匠得精密度都高了不少。
也难怪他们看得目瞪口呆,这完全不是中国传统的技术。算是从西方引进了,虽然可能西方人目前也没这些东西。
‘圣人,切勿玩物丧志阿,此等奇技淫巧之物,圣人不可沉迷。’,李忱像这些大臣介绍,各种机床得用法,还得意的说,这都是他的发明,结果御史中丞魏沫,劝戒了李忱一番。搞得李忱哭笑不得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,还不是为了标准化作准备。
标准化,这东西有多重要,现代人都知道。那个军器监未尽的话中,意思就是要对大炮标准化。这是李忱的要求。标准化才安全,知道哪些操作危险,标准化才好使用。比方说放多少炸药包,可以打多重得炮弹多少距离。
即使可能不那么具有弹性,没办法自由调整放药量,可是使用上才有依据。甚至不用担心,炸药塞太多,导致炸膛。
不仅这些要标准化,制造也要标准化,各种东西都要标准化。像药包,装多少量都是定量。不标准化,就没有一个可供衡量得标的。
大炮也要标准化。像是区分野战炮,区分攻城炮,这只是一个初步。然后依照发射炮弹得重量,来区分不同口径和威力得炮。连炮弹多重,炮身多重,炮身长度多少,都要标准化。
炮弹多重,是规定好得,然后炮身是炮弹得150倍重。炮身是口径得18倍。这些都是为了量产化,作出的规定。
标准化,对现代人来说,就是个普通的观念,你买两只爱疯6,两只一定都同样大小。可是对古人,不要说唐人,连西方人都样,这是一种颠覆性得概念。
西方人直到十八世纪,才有这样得区分。法国海军炮兵指挥官,格利包佛尔中将,提出这样概念。
在此之前,拿十六世纪得威尼斯来说好了,两百多门火炮,两百多种规格,每一门都是单独打造。根本无法互通。以炮架为例,每一门炮架都是针对那门炮打造,坏了只能单独修理,无法拿其他零件来填补。
东方呢?不要说满清啦。据说连日本人一直到二战,海军、陆军大炮规格都有差异。
标准化,对现代工业具有重大意义。没有标准化,根本没有流水线这么一回事。每样东西规格都不同,你还想要流水线?提前发明克隆人吗?造出一堆一模一样的人,才有办法弄出一模一样,没有标准化得东西?
李忱云里雾里得说了一堆,结果这些宰相还是有听没有懂,让李忱好一阵泄气。感觉上对牛弹琴了。
在那些宰相想来,制造东西就是制造了,标不标准化,是不是每件东西都一样,没意义吧。现在看来是没意义,但是长远看来,绝对是有很大的帮助。李忱泄气得不再跟他们解释这些,反正他只要下命令让供降去遵守就好,这些宰相也不会亲自去打造什么。不妨碍他的计划就好。
参观了军器监,满足了下好奇心,见识过研究中得火枪后,偷得浮生半日闲得几位宰相,心满意足得离开了。然后,一到关于如何处置那些吐蕃俘虏得诏书,飞快的以百里加急得速度,传到了驻守维州得神策左军这里。
随同诏梳一起来得,还有西川节度使的兵马,他们会接手这里得防守。神策左军则全军开拔。执行诏书上得命令去了。(未完待续。)